描述
晶振工作原理及参数详解
晶振又称石英晶体,是电子产品中最常用的元件之一,主要用于振荡器电路中。晶振主要由晶片、导电胶、电极等器件组成,常见的HC49S、HC49U型晶振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quartz crystal oscillator)的简称,也称有源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只要是包含CPU的电子产品,都至少包含一个时钟源,就算外面看不到实际的振荡电路,也是在芯片内部被集成,它被称为电路系统的心脏。
如下图所示的有源晶振,在外部施加适当的电压后,就可以输出预先设置好的周期性时钟信号,
这个周期性输出信号的标称频率(Normal Frequency),就是晶体元件规格书中所指定的频率,也是工程师在电路设计和元件选购时首要关注的参数。晶振常用标称频率在1~200MHz之间,比如32768Hz、8MHz、12MHz、24MHz、125MHz等,更高的输出频率也常用PLL(锁相环)将低频进行倍频至1GHz以上。
输出信号的频率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偏差,我们用频率误差(Frequency Tolerance)或频率稳定度(Frequency Stability),用单位ppm来表示,即百万分之一(parts per million)(1/106),是相对标称频率的变化量,此值越小表示精度越高。
比如,12MHz晶振偏差为±20ppm晶振,表示它的频率偏差为12×20Hz=±240Hz,即频率范围是(11999760~12000240Hz)
另外,还有一个温度频差(Frequency Stability vs Temp)表示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工作频率相对于基准温度时工作频率的允许偏离,它的单位也是ppm。
我们经常还看到其它的一些参数,比如负载电容、谐振电阻、静电容等参数,是神马情况?这些与晶体的物理特性有关。我们先了解一下晶体,如下图所示
石英晶体有一种特性,如果在晶片某轴向上施加压力时,相应施力的方向会产生一定的电位
相反的,在晶体的某些轴向施加电场时,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
如果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机械形变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尽管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与切割后的晶片尺寸有关,晶体愈薄,切割难度越大,谐振频率越高)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将石英晶片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切割后,再用两个电极板夹住就形成了无源晶振,其符号图如下所示:
下图是一个在谐振频率附近有与晶体谐振器具有相同阻抗特性的简化电路。
其中:C1为动态等效串联电容;
L1为动态等效串联电感;
R1为动态等效串联电阻,它是晶体内部摩擦性当量
C0为静态电容,相当于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电容量;
这个等效电路有如下图所示的频响特性曲线:
当R1、L1、C1串联支路发生谐振的频率即串联谐振频率(Fr),此时容抗与感抗相互抵消,因此,支路相当于只有等效串联电阻R1。
这个频率是晶体的自然谐振频率,它在高稳晶振的设计中,是作为使晶振稳定工作于标称频率、确定频率调整范围、设置频率微调装置等要求时的设计参数(但不是标称频率),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上一篇:广东tcxo晶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