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产业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行业相对封闭且产业链长,且市场规模较小,日系主导。从生产到销售都由厂家自身完成,不同于社会化分工非常明确的其他半导体行业,从设计、制造、封测、销售都有专门的公司。2017年MLCC产业全球销售额在100亿美金上下,其中最主要的生产厂家集中在日本,包括村田、TDK、太阳佑电等,三星也是重要供应商,产能和销售额排全球第二,仅次于村田,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占比较低,中国大陆销售额占比4-5%,台湾10%,美国4-5%。
第二个特点是MLCC是电子工业最基础的原材料之一,应用场景多,需求量大。2017全球MLCC销量在40000亿左右。
第三个特点是初期投入大,扩产速度慢。成本构成中设备折旧占比高,每家厂商对增加产能都很慎重,设备制造周期长(有的达到一年)。
这三个特点共同决定了产业供需关系会出现阶段性波动。MLCC行业自2017年开始进入供不应求阶段,持续时间上超过了上一次1999-2000的纪录,各个厂家的加价幅度也超过上一次涨价,是二三十年来很严重的一次缺货,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且过十年左右还会重演。
那么这一次缺货从边际变化上说是由什么因素引起,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什么变化导致缺口短期无法弥补?
一是供应不足,二是需求增加。供应方面,村田在全球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过往几年仅小量扩产。其他厂商,例如原日本著名供应厂家松下,因激烈的市场竞争,彻底退出了电容器产业;TDK日本公司在2017年对一般类电容器进行了减产或停止供应,加剧了供给不足。日本企业做这个决定是市场过度竞争的结果,韩国公司偏好逆周期投资,三星近年扩产速度快,价格下降激进,对日企造成压力。这两家的退出导致行业增加的产能不能抵消减少的产能,造成供应不足;需求方面,近年终端应用需求快速上升,例如苹果手机单机用量从100颗加到1000颗,新能源汽车、新型笔记本电脑等对电容器的需求也有较大增加。
预计本轮景气度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目前MLCC价格上已经涨过几轮,下游客户能否接受后续调涨,后续提价的频率和幅度如何?
这次提价是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的状况,这么高频率和大幅度的提价相当少见,部分台湾公司价格已经翻了几倍,韩国公司也连续多次加价,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电容器是一个价格一路下行的品种,从九几年开始价格一直下降,而17年下半年MLCC价格开始一路上涨,涨价不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其他成本压力造成,因此会在供需关系平衡后回到正常的价格走势中。
价格会上涨到什么水平?供需何时恢复平衡?价格何时回归正常?
:各个厂家扩产意愿强烈,都有较大的扩产计划,交期不断延长。按以往周期看,扩产将在一个阶段达到顶峰,甚至有可能因投资过度造成产能过剩,最终导致价格战,随后电容器价格下降,回归到正常的历史趋势中。预计MLCC四季度将是略有紧张的平衡,明年日系产能释放后会缓解。
日本公司对明年的扩产计划有改变吗,是按原定的5-10%还是有增加扩产?
村田过往几年产能是个位数增长,但在菲律宾建造大型工厂专门生产MLCC,预计2018年三季度扩产完成。据估算将比原来产能提高超过10%。
电阻厂商也在纷纷提价,台湾厂商提价10-20%,涨价原因是什么?电阻在历史上价格也是一路下行吗?涨价是只针对分销渠道的中小客户吗?
电阻跟电容器紧密相关,电阻市场是台系主导,台湾的国巨是全球最大电阻生产厂,17年大部分厂家没有涨价,主要是台湾一些厂家涨价。但电阻市场销售额比电容更低,形成的冲击小很多。电阻涨价一方面原因是供求关系,另一方面跟台系的销售策略有关。与17年相比18年电阻市场只是个位数增长。历史上电阻价格也一直下降,供给方面没有公司明确表示退出(由于大陆环保政策对于昆山等地电阻厂限产,造成了供给的冲击)。台系和韩系都在去年有人事变动,更换了CEO,涨价可能是出于对市场的独特把握。涨价是对所有客户统一涨价,不过涨价幅度差别很大,一般大客户涨价远低于小客户,例如对大客户价格是2位数(百分比)提升,对小客户则是成倍数提升。
上一篇:电容体积 电容器的体积和比率电容
下一篇:电源中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和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