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苹果正在推进microLED屏幕显示技术的消息越来越多,并且又在本周申请了技术专利。
在解释什么是microLED之前,相信很多朋友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技术是一头雾水。什么LCD、LED、OLED、QLED、miniLED、再到microLED,它们都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这些名词在我们选购电视的时候尤其让人犯懵。
今天我就试着把这些显示屏技术给您解释清楚,咱们现在开始。
先来说LCD。乍一看,和其他各种“LED”显示屏技术相比,LCD长得最特殊,也最传统,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液晶”显示技术。当然,液晶电视这个词儿在目前商家的宣传当中越来越少了。
为啥?因为显得不高级。“液晶电视”听起来就比什么“量子点电视”在气势上弱了很多。
但是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目前液晶显示器依然是市场上最最主流,也是最最成熟的产品。很多显示技术叫xxLED,但其实他们本质上还是LCD。为什么会这样?
咱们先来说说液晶显示的原理。
每一台液晶显示器,基本上都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叫做背光模组,在整个显示器的最后面负责照明,说白了就是整个显示器的光源,没有它显示器就像没有手电筒的深夜。
另一个部分就是液晶显示模组,它是一个三明治结构,最里面和最外面的“面包”分别是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玻璃基板负责为整个屏幕结构提供保护和骨架支撑,偏光片用于导光,把背光模组发射的光线均匀地铺洒在整个屏幕上。
它们中间夹着的就是最重要的液晶显示单元。它由液晶和彩色滤光片组成。彩色滤光片就是一层透明薄膜,上面涂着红绿蓝三种颜色。液晶在电的驱动下,会改变形态,让光线在液晶层中发生不同的透射变化。
简单来说,液晶的作用就有点像百叶窗,我们在三扇百叶窗前,分别挂上红绿蓝三幅透明窗帘,就可以通过调节这三扇百叶窗的开启和关闭,让不同量级的光线通过红绿蓝三基色的窗帘,从而混合出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色彩。
从上个世纪的黑白液晶计算器,到如今超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液晶技术进化得相当成熟。不过也开始被挑剔的人们所诟病。
液晶显示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黑。
刚才我们说到,由于液晶本身不能自己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必须依靠背光模组来辅助发光。
从你打开电视机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显示什么画面,它要都一直亮着。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显示的画面是纯黑色,那么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的,只能是深灰色,这就是漏光现象。因为液晶无论如何没办法完全阻挡住背光模组的光线,就像生活中的百叶窗一样。
显示器的漏光现象
这在展现夜间场景的时候就极为影响观感,传统液晶显示器在展现类似“夜空中的一轮明月”这种场景时会极其吃力。因为背光模组始终均匀发力、火力全开,月亮是够亮了,但是夜空就不够黑了,导致天上的星星完全被光污染吞没,月亮周围也会出现一大片光晕。
为了最大限度缓解这种现象,显示器厂商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分区背光技术。
厂商把整个显示器的面板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配备一个背光模组独立提供光源。需要明亮的月亮?那就打开月亮背后的光源,需要漆黑的夜?那就调暗夜空背后的光源。
但是这里还是有个问题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
一轮明月的正中心正好有个背光模组,那感情好。但如果画面当中月亮的位置正好在横跨两个背光模组,那么发光的位置还是会有偏差,为月亮提供的光还是会污染周围的星空。
解决的方法看上去很明显了,那就是尽量增加背光模组的数量,从一个光源变成四个,从四个变八个,现在高级的液晶电视的分区光源可以达到上千个。
所以关键点来了,在我们主流的消费市场,我们能够买到的电视,绝大多都是液晶电视,所谓的LED、QLED(量子点电视)、miniLED等等,其实都是厂家为了区分自家产品在背光模组上的技术特色,而使用的宣传手段,它们本质上都是LCD。只不过采用了不同形式的LED背光模组,以及不同数量的分区光源。
上一篇:什么是有源晶振?什么是无源晶振?有源、无源晶振有何区别?
下一篇:常见的二极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