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灯除了本身的学名之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霓虹灯,说到霓虹灯,其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对气体放电的研究。
霓虹灯始源于法国,当时所用的灯体玻管的直径为45毫米,先将玻璃管弯制成所需的文字或图案,然后再用1只电压为1万多伏的变压器供电,使之发光。当时,灯管两端的电极采用的是石墨制成,内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前者会发红光,后者发白光。由于这两种气体较活泼,很容易和石墨电极起化学反应,因此阴极溅散出的石墨很快会在玻璃管内壁形成黑色薄膜层,并大量吸收充入灯管内的气体,使灯管的充气压力很快下降,导致霓虹灯的寿命很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特在霓虹灯管上加 1个特殊的电磁阀门,并在霓虹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再往灯内重新补充一定量的气体,但这样做并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这种灯不仅寿命短、制作工艺复杂,而且还造价昂贵,很难普及。
直到后来,科学家们发明了液态空气分馏,利用这一发明,我们在霓虹灯内充入一定的惰性气体,这样一来明显减缓了气体在灯管内部的消耗速度,同时颜色也更丰富了,可产生红、绿、蓝、黄等各种颜色!
上一篇:红色氖灯的“超长待机”!
下一篇:氖灯电阻--你真的了解电阻吗?